博物馆里的蛇文物——蛇年话蛇
己巳蛇年将至,岁月匆匆,又一年的时光即将悄然流逝。各位热衷于收藏的挚友与师长,今年是否已有几件心仪之获?而那些偏爱探访博物馆的朋友们,今年又踏足了几座知识的殿堂?尽管蛇年的钟声尚未敲响,不妨让我们抢先一步,共赏博物馆中珍藏的蛇形文物……
在沉浸于文物之美前,让我们先追溯“蛇”字的渊源。现今广泛使用的“蛇”字字形,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。然而,“蛇”字虽晚现,古人对蛇的命名却历史悠久。早在商代甲骨文中,古人即以象形之“它”代表蛇,甲骨文中“它”字屡见不鲜。据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它,虫也。象形,长而冤曲,垂尾。上古草居患它,故相问无它乎。”由于“它”字常被借用为第三人称代词,为明确其本义,遂在“它”字基础上增添表意的“虫”(huǐ)旁,逐渐演变为今日之“蛇”字。上古之时,“它”与“蛇”并无二致,读音亦相同,二者同属歌韵,声钮相近。正如“爸”字虽上古未见,而“父”字读音、意义与之相同,后因语音演变,“父”字读音变迁,加之声符“巴”,方有“爸”字之诞生。言及此,不禁忆起近日偶遇的一则所谓国学视频,声称“诗经应以河南话诵读”,其对语音历时音变的无知与谬论,着实令人扼腕叹息,误导众生,实为遗憾……战国《上博楚简·兰赋》摘录:(……残贼蝼蚁虫蛇,亲众秉志,绰远行道,不躬有折,兰斯秉德,贤……“蛇”字左“它”右“虫”,战国以前,汉字字形尚未定型,偏旁部首位置灵活多变,只要偏旁部首组合无误,即为同字。)图片
《甲骨文合集》编号32509中记载(……庚午日之鼎卜辞(貞)言:命霝【?】(或许为某人名或官职)前往(以作为行动)在它(此处“它”字象形,描绘为一条带有斑纹、三角形头部的蛇形图案)之地寻求治愈疾病的方法,终得……)图片
好了,闲言少叙,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领略文物中蛇形象的独特魅力吧。陶寺遗址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彩绘龙纹陶盘(虽然陶寺将其命名为龙纹,但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那是蛇纹,颇有趣味呢)图片
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仰韶贴塑蛇纹罐图片
位于山西的青铜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来自晚商时期的“邑”鼎,其特色在于口沿下方环绕着一圈独特的蛇纹装饰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,蛇纹并不常作为主导纹饰占据显著位置,但它却巧妙地作为辅助图案,填补了器物表面的空白区域,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韵味。图片
图片
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珍藏着一件来自西周早期的珍贵文物——何尊,其历史价值非凡,而非与“一条委屈无辜的小蛇蛇”相关联的描述。这样的表述可能是对原文的误解或幽默添加,但为了保持文物的历史严肃性,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: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悉心保管着一件源自西周早期的重要青铜器——何尊,它不仅是古代工艺与文化的杰出代表,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。图片
图片
波士顿美术馆珍藏着西周时期的一件青铜蛇工艺品,它的形象仿佛带着远古的气息。每当我看到这张图片,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曾在学习医学时见过的金钱白花蛇,它那独特的鳞片和优雅的身姿,令人难以忘怀。哈哈,一想到这里,我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的交融。图片
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所收藏的西周玉蛇,以往被标注为商,但根据个人观察和研究,我认为更可能是西周时期的作品。图片
山西青铜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春秋蟠蛇纹建鼓,其独特的蛇纹设计令人叹为观止。在全国范围内,类似的蛇纹建鼓座并不在少数,然而,如此生动逼真的蛇纹却唯此一件,无可匹敌。图片
图片
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春秋镂空蟠蛇纹鼎,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不已。该鼎器形浑厚,线条流畅,具有典型的青铜器风格。鼎腹为镂空蟠蛇纹设计,繁复而精美,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和技艺的高超。这些蜿蜒盘旋的蛇纹与鼎身的线条相互呼应,增添了整个器物的艺术美感。鼎的底部铸有铭文,记录了其所属的族氏或者官职,为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此外,这件鼎的铸造技术也堪称一绝,体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。山西青铜博物馆的这件春秋镂空蟠蛇纹鼎,不仅是艺术珍品,更是历史的见证,值得每一位参观者细细品味和欣赏。图片
图片
山西晋商博物院珍藏着一件西周早期四瓣目纹提梁卣,其蛇钮造型独特而可爱,小蛇委屈的小眼神令人心动。如果将其设计成文创毛绒玩具,相信它一定会非常非常可爱,让人爱不释手……图片
图片
沂水县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春秋时期的“公铸壶”,它见证了一段历史故事,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对话和争论。“春节去哪儿玩?”这个问题在沂水县博物馆的观众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。人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,有人提议去郊外的山林中野餐,有人建议去附近的湖泊划船,还有人建议在家中享受一顿丰盛的年夜饭。“这么挤,非要出去吗?”有人对此表示质疑,认为春节期间人多拥挤,不如在家中休息。然而,也有人反驳说,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应该好好庆祝一番。“不出去,逼你结婚怎么办!!!”这一句对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和议论。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开玩笑的方式,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。无论如何,这种对话反映了人们对春节的态度和看法。“你……”这句话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话题,可能是对某个人的责备或者询问。这个话题引发了观众们的猜测和讨论,也使得这段对话更加生动有趣。总的来说,沂水县博物馆的“公铸壶”是一件珍贵的文物,它不仅见证了一段历史,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对话和争论。这些对话和争论反映了人们对春节的态度和看法,也使得这个博物馆更加生动有趣。图片
荆州博物馆所珍藏的一件战国蛇纹漆盒,其历史悠久,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这件漆盒的制作工艺精湛,盒身以蛇纹为主题,图案细致入微,仿佛一条生动的蛇在盒子上蜿蜒游走。蛇纹的设计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,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神秘生物的敬畏和崇拜。此外,盒子的材质也十分珍贵,它是用珍贵的漆树汁熬成的漆制作而成,这种材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,足以见得其价值之高。这件战国蛇纹漆盒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也是中国漆艺的杰出代表,它见证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,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图片
齐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战国兽形灯,其中虎作为故事的主角,自豪地介绍:“我最大的战绩就是一屁股坐死五条蛇……”图片
唐代人操蛇镇墓兽(一般情况下,我是不会拍摄陶俑的,尤其是镇墓兽,那让我心里有些膈应。不过今年是个例外,你知道吗?今年可是蛇年哦。)图片
唐代蛇生肖俑(眼神傲娇得让人难以忽视…)图片
图片
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南朝彩绘玄武纹画像砖,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。这块画像砖上,螣蛇乘雾腾飞,与土龟相伴,寓意深远,充满了神秘的东方韵味。(“玄武千年,守护华夏……”)在这块画像砖上,玄武的形象栩栩如生,它背负苍穹,脚踏龟蛇,象征着坚韧与永恒。千年岁月里,玄武一直守护着华夏大地,为民族繁荣昌盛默默付出。(“历史的痕迹,文化的瑰宝……”)这块南朝彩绘玄武纹画像砖,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文化的瑰宝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,见证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,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和艺术风采。每当我凝视这块画像砖,都会被其深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。它不仅是一块艺术品,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,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。图片
中国港口博物馆珍藏着一枚西汉鎏金银伏羲纹带钩,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。在它那神秘的光泽下,隐藏着一段关于伏羲的秘密。(伏羲微笑着说:“别忘了,我也是蛇……但在那之前,我也是一个英勇的猎人,开创了人类文明。”)这枚带钩不仅华丽,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它的鎏金银材质闪耀着独特的光泽,纹饰中巧妙地描绘了伏羲的形象。或许,这是对这位古老英雄的致敬,也是对那段悠久历史的缅怀。在中国港口博物馆中,这枚西汉鎏金银伏羲纹带钩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故事,等待着懂它的人去倾听、去解读。图片
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藏唐代伏羲女娲图,真是让人惊叹不已!伏羲和女娲,这对创世神,竟然在这里相遇了。看到这幅画,不禁让人遐想联翩。哇哦!竟然是成双成对,这无疑是对单身狗造成了成吨的伤害……各位单身狗们,是时候振作起来了,别再被催婚所困扰了。走进博物馆,感受历史的韵味,感受古人的智慧,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。希望大家都能有机会亲自去欣赏一下这幅传世之作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